包头人大欢迎您 政务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监督工作 > 审议意见

包头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对《市人大常委会 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内蒙古自治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的审议意见

发布时间:2022年12月05日阅读次数:

市人民政府:

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内蒙古自治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条例实施以来,市政府准确把握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红色包头为底色、建设团结包头为目标、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为抓手,认真贯彻实施条例,取得了明显实效。同时组成人员在审议中也指出我市在贯彻实施条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思想认识不到位;宣传教育不深入,方式方法不丰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推进不均衡;文化引领作用不明显;边境地区民生保障水平有待提高。针对这些问题,要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会议对今后进一步做好条例贯彻实施提出如下审议意见:

一、提高思想认识,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聚焦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条例核心要义,认真落实中央、自治区党委和市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准确把握主题主线,目标要求和具体任务,全面提高对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全面性和重要性的认识。各地区和部门要加强政治思想组织领导,强化理论武装,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中,纳入到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和社会教育全过程。各地区要建立健全部门协同合作机制,细化分工、履职尽责,努力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二、深化宣传教育,多渠道、全方位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各地区和部门要建立健全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持续扩大一周两月民族团结进步宣传平台影响力,加大民族团结进步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在主流媒体继续开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栏,深化互联网+民族团结行动,强化民族团结进步公益宣传片创作和网络文化产品供给力度,构建全媒体宣传格局。积极培育打造各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不断充实完善扩展教育基地的内容。开展石榴籽培根铸魂工程,实现对各级各类学校师生教育全覆盖,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宣讲团队建设,经常开展民族理论大家学、民族团结大家谈、先进典型大家讲等活动,推动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理论走进千家万户、进入农村牧区。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讲好包头民族团结故事。

三、加大推进力度,切实增强民族团进步创建工作实效。

各地区和部门要顶格推进创建工作,按照《包头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实施方案测评指标细则》的要求,将创建工作落实落细。一是提升创建深度。要不断完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机制,按照一区一特色的模式,因地制宜的推进创建工作。要把创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结合起来,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双拥模范城市结合起来,体现在城市更新、乡村振兴、民生保障、生态保护、社会治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等各项工作中,不断提升创建工作人文化大众化实体化水平。二是提升创建广度。打造新载体,探索新方式,调动各类社会组织,动员各民族群众参与创建工作,将民族事务纳入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范围,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三是各地区和部门要加大八进工作的推进力度,积极指导各领域、各行业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纳入各类评比表彰活动中。选树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典型,注重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四是按照条例要求,要及时开展民族团结进步评比表彰活动。定期组织创建工作观摩活动,实现以观促学、以学促改、以改提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模拟测评工作,查找问题和不足,形成促创建、提质量、争一流的良好氛围。

四、发挥文化引领作用,进一步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深入挖掘黄河文化、长城文化、西口文化、红色文化、敕勒川文化、军工文化等各民族共有的中华文化,挖掘我市各民族团结奋斗、守望相助的历史史实,挖掘历史名人和先进典型背后的民族团结故事,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文化历史滋养。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落实到公共文化设施、城市标志性建筑、旅游景观陈列等相关方面,打造更多具有中华文化底蕴的文化符号和视觉形象,不断夯实民族团结文化基础。擦亮红石榴民族工作系列品牌,升级打造黄河文化示范带”“现代化示范带”“红色文化示范带”“守边固边兴边示范带四个民族团结示范廊带。推进各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深挖非遗蕴含的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和文化内涵,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村镇、街区建设,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挥积极作用。深入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三年行动,积极创建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抓住建设秦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有力契机,推进旅游文化深度融合。发展建设打造舞台艺术精品,重点孵化创作一批具有中华文化底蕴的精品力作,推出具有中华文化底蕴、反映包头特色、融合现代文明、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逐步提升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

五、强化工作举措,进一步加强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深入实施固边兴边富民行动,积极争取边境地区转移支付资金和少数民族发展资金,推进固边兴边中心城镇建设,提升边境一线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改善边境地区生产生活条件。一是积极推进国道210线白云鄂博至固阳段、国道335线白云鄂博至明安镇公路建设进度,提升苏木乡镇通三级公路,提高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通硬化路的覆盖率,加强边防公路和沿边抵边公路建设,提高边境地区交通通达深度。二是加大边境偏远地区电力设施投入力度,加快实施新能源转电网工程项目进度,解决边民生产生活用电。三是着力实施牧区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提高牧区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重点解决边民人畜饮水问题和饮用水水质不达标问题。四是加大边境偏远地区移动通信基站建设,扩大网络覆盖范围,为边境地区提供可靠稳定的通信保障。五是完善边民动态补助机制,增加边防工作站和护边员数量,鼓励边民抵边居住和生产生活。六是推动边境地区产业发展,优先在边境地区布局光伏产业、生态碳汇项目,发展特色养殖业、民族传统手工业,不断探索适合边境地区产业发展的新模式。

请将审议意见的研究处理情况及清单送交市人大民侨外委员会征求意见后,于202331日前向市人大常委会提出书面报告(一式35,同时报送电子文档)。

 

督查责任人:巴晓雯

督查责任单位:市人大民族侨务外事委员会

 

 

 

 

2022125